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长安三万里·长安诗人的浪漫

2023-07-09 15:47:20 来源:哔哩哔哩

写在前面


【资料图】

·观影门槛

看完长安三万里

个人觉得

这部电影是有观影门槛的

如果你足够喜欢诗(能背很多唐诗也行)

如果你了解唐朝史

如果你神往美长安

如果你要带孩子去

(你得先问问孩子能不能静静坐168分钟)

如果你想看动画片

以上这些

能满足两个及以上

那么恭喜你

天选之子

特别适合去看

否则的话

要不就再等等

等院线下映

去视频网站看吧

当然你就单纯想去图一乐

也不是不可以

·关于时长

虽然我不推荐所有人去看这部片子

但不可否认它的好看

168分钟

我甚至都觉得短了

情节中关于战争的打斗场面

也可以再展开来

而不是用几个闪回一带而过

反正都这么长了

不怕再长个几分钟

·关于历史

这电影不是历史纪录片

剧情是电影团队创作出来的

也是追光近几部电影里

叙事最清楚的

我们可以高喊它有编剧了的电影

所以不必纠结历史上怎样怎样

要想学知识就去看历史教材

电影嘛

看得爽就行了

非纠结真实不真实

就没意思了

·关于李白形象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

估计已经说烂了

听烂了

但是还是有必要强调

一个角色的形象

能被绘制出来

就是得到了团队内部认可的

可能会有瑕疵

但也绝非什么也不是

李白潇洒不羁的外表

在这个形象上

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好的刻画的

很生动

所以也不必揪着这一点不放

不喜欢

就大可以不去看就行了

好了话不多说

老规矩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讲讲这部电影

一、故事情节

丧父丧母的高适

离开故乡

意欲前往长安

凭自己的高家枪法

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

行至路途中

偶遇被抢了马匹行李的李白

两人成为了好友

并一起去往黄鹤楼

想要靠行卷入仕的李白

因家里是从商的

而被看轻

并想在黄鹤楼题诗时

读到崔颢《黄鹤楼》

自觉此时的自己写不出能胜过崔颢的句子

加上不及崔颢的门第出身

摔笔离开

前往扬州了

和高适作别并许下一年之约

与李白分开

高适只身到了长安

学识浅薄的他

只能寄希望于靠表演枪舞

获得玉真公主的举荐

但是不巧

玉真公主并不喜欢他这一款

表演结束

遇到了孩童时期古灵精怪的杜甫

言说自己也无长处

唯独就会写诗

并发出感慨

不是人人都会写诗吗

眼看举荐无门的高适

心内茫然

但还记得与李白的扬州之约

便郁郁前往

此时的李白

已经名满扬州了

眼见着李白夜夜笙歌

却也知晓这就是他认识的李白

想劝他勿忘报国之志

和裴十二比武输了

无奈之下

便回了梁园

书童陪读

苦练枪法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持枪上阵的高适

在做着苦苦准备

李白呢

后来迷上修道

有幸被玉真公主举荐

谋得了一官半职

但也是无从施展抱负

终日做着一些趋炎附势的诗

眼看难久长

最终也是离开了长安

后来的后来

高适去做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任掌书记

数年间

也没有建立什么功绩

直至安史之乱发生

河西兵变

哥舒翰不愿被手下挟持谋反

和高适想要驭马杀出

却被反杀

独自逃出的高适

踏马直趋长安

但是此时的长安早已经是满目疮痍了

和第一次他进长安时的盛唐景象

判若两城

但他没有放弃

一直追随自己深爱的唐

直到靠自己的智谋

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功成身退

Ps:本来想完整的叙述故事情节的

但是如果一直续写下来

篇幅过长

这也不是重点

所以后面的部分就简单概述了

可能也有些记得不是很清楚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虽然我也不会改 哈哈)

二、人物塑造

1.高适

因为影片是站在高适的视角来叙事的

所以高适自然是一番主角

我对高适的评价——老实人 靠自己

报国无门 就执着坚持 时刻准备着】

自幼丧父丧母的原因

注定了自己要想成就伟业

就必须要靠自己

好在他有高家的传世枪法

可以从行武的角度

去保家卫国获得成功

可是大唐盛世

好像并“不需要”武将一般

一去长安

没有获得举荐便又回了梁园

他认为是自己的枪练的不够好

所以就加强练习

另一方面

盛唐人人写诗(小孩时候的杜甫就说过)

他也就不得不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让伴读小童给他读诗

字斟句酌的来学

好在啊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写的诗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被天下传颂

但是他这诗又怎么会得到权贵的喜欢呢

不得志啊不得志

但凡啊

他有李白性格的几分之一

想成功早就有出路了

交朋友 付真心

他对李白是真朋友

李白请他去找孟浩然

询问自己可否入赘——当/否

孟浩然给出建议——当(这是站在可以让李白入仕的角度)

而老实人高适则——否

他认为怎可入赘

这不是说他多么的清高自傲

只是他传统

他老实

李白要出“道”

需要人陪着去的时候

他又来邀请高适

高适再次答应

忠心不二

他的忠也是值得一提的

安史之乱后

大势所趋

但是他忠于自己心内心的唐

没有跟着造反

反而继续追随风雨飘摇的唐

是为忠心不二

有智慧 有谋略

程公公到来前

假意自刎带伤

瞒过了程公公

也瞒过了被抓的俘虏

故意放走胡人俘虏去报信

诱敌前来

进入自己设的圈套

这是其有谋略的体现

有些自卑

他说李白

“你是谪仙人 要回天上

我是世间人 在世间盘恒”

看着自己

说这样的话

他是有些自卑在的

综上

高适这个人虽然一副老实人的模样

靠着自己的执着坚持

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出路

在早年报国无门的时候

没有轻言放弃

厚积而薄发

时刻等着机会

机会到来的时候紧紧握住

他不成功谁成功呢

2.李白

是高适记忆中印象里的李白

放浪不羁 真性情

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

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优渥的条件

让他不用为谋生烦恼

可以有大把时间

去广交朋友

去吟诗作对

去莺歌燕舞

去追求梦想

心有凌云之志 当为大鹏的豪情

讲信义

为朋友的一句嘱托

不远万里的带着骨灰去到黄鹤楼旁安葬

懂变通 识时务

眼看自己穷困了

家里的财富没有自己的份

便要入赘

以便有机会入仕做官

施展自己的抱负

眼看着自己失意了

难以尽现自己的才华于朝堂之上

便要修道

抽身于俗世之外

有才情

写了那么多的诗

如果真的只是会趋炎附势

靠关系上位

也就写不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的诗句

那自然也不是李白

也不是诗仙了

影片中的李白

不是历史中真正的李白(这里不是贬义)

而是需要符合电影剧情

这是人物的再创作

如果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李白的样子

也不要太在意

3.杜甫

影片中没有刻画历史中后期我们所熟知的杜甫

我觉得是已经有了高适这样的

有抱负没施展开来的一个人物了

再多一个「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

可能会显得重复冗余

所以来一个少年杜甫

多了几分英气

虽然稚嫩

但是也饱含才情

心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远大志向

多一个其他维度的角色

让人物更加多元化

反倒是处理的很妙了

三、情感传递

1.友情(知己) 

高适和李白的友情

不必说

看过电影的小伙伴肯定能看得出来

在李白需要的时候

高适都恰到好处的上线

或是李白主动找上门

这是知己

这是朋友

这是友情

需要的时候他就在

许久不联系

哪怕长达十年之久

再次见面

依旧如故

这就是友情

2.家国情怀之长情忠心

爱唐朝爱长安(她)

虽然她曾经没有给自己机会

但是如今她蒙难了

就不能弃她而去

这份家国情怀

在高适踏马入长安

驾船路过扬州时

呈现出来

高适记在心里

用行动挽回

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到了

挎着长枪上阵杀敌

尽显自己的才能

表一表自己的长情忠心

诗人有才情

心中有大义

四、视听呈现

1.《将进酒》的场面

黄河边上

李白一行围火而坐

把酒畅聊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在奔流不息

酒意渐入佳境的一行人

乘着白鹤

翻转于天地间

水天相交之处

明月处在当中

白鹤直趋天庭

与仙人共饮一杯酒

最早的养鱼人

岑夫子丹丘生

喊他们酒要喝起来

别停别停

然而

有得意便有失意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他们在这里畅饮

却又不得不赞叹失意人生

看着在描绘奇壮的景

实际在尽情书写着情

情景交融

这场景在电影中绘制的美极了

我的文字粗浅

难以呈现《将进酒》的宏伟

还望包涵

2.水墨转场

影片中多次都在使用水墨转场

这在国漫中出现不足为奇

水墨画的呈现

弘扬传统文化

崛起的国漫在探索

也在传承与弘扬

所以不奇也要称赞

要支持

但也需要再创新

借鉴学习更多好的展现形式

丰富表达技法

让国漫更好更强

3.剪辑节奏

以高适为第一视角

以李白的故事为线索

用插叙回忆

铺陈开来

主线回忆李白等长安诗人

辅线推进眼前的战争

主辅故事线并行

更好的为叙事服务

不让情节展开太过于平铺直叙

没有波澜

这样剪辑

节奏更稳

更引人入胜

五、写在最后

我有个疑问

可能有点偏离电影

毕生都在追求着入仕的长安诗人

他们是有着雄才大略

但让他们居于庙堂

就能有治国安家的本事了吗

有几分才气

会写的几首漂亮诗

这对于国家发展到底能起几分作用

是存疑的

回到影片中来

李白想要施展抱负

无人举荐时

他在扬州夜夜笙歌

真的到了朝堂

却整日都在喝酒对诗

反观高适

报国无门时

他依旧在厚积薄发

练习诗文和枪法

时刻在做着准备

等机会来时

能抓住

也能成就大业

他两的处事态度于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果不是天才

就要像高适一样

做到时刻准备着

机会到来的时候

紧紧抓住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诗是围绕着全篇的

这也是长安诗人的浪漫

只要诗在

长安就在

长安三万里

或许就真的如这些诗一样

绵延不绝

最后

感谢你的时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