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尤其是治疗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等,需要采取口服给药的途径。如何提高用药效果?需要考虑到一些环境因素对用药效果的影响。
这篇小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旨在帮助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者在治疗养殖鱼类疾病时的用药效率。
影响对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效果的部分环境因素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对患病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时,会影响到用药效果的一些环境因素。通过介绍国外一些相关试验的结果,旨在提醒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在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治疗养殖鱼类疾病时,要注意考虑环境因素对用药效果的影响,采取相应地对策以提高药物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疗效。
关键词: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治疗效果;环境因素
药物治疗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时,通常是将定量的药物添加在养殖鱼类的饵料中,口服投喂患病养殖鱼类的。因为只有投喂的药物在养殖鱼类体内达到能抑制或者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的浓度后,才能抑制或者杀灭入侵到养殖鱼类体内的致病微生物,也就是说对养殖鱼类投喂药物,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患病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时,也是存在着药物剂量与治疗疾病效果之间的“量-效关系,quantity-effect relationship”的。
因为养殖鱼类是生活在水体中的,水产养殖业者制备的含有治疗疾病药物的药物饵料,也只能投喂在水体中供患病养殖鱼类摄食。因此,水产养殖用兽药对水生动物的作用与治疗疾病的效果,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养殖鱼类摄食习性、含有药物的饵料特性、养殖水体环境、以及给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譬如养殖鱼类因为种类不同而具有各种各样的摄食习性,因为养殖鱼类摄食习性的不同,可能导致投喂在养殖水体中的药物饵料,在养殖水体中的停留的时间长短出现很大差异,添加在饵料内的药物可能因为在水体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不同,药物从饵料中逸出的数量可能出现差异。其次,养殖水体的温度与pH等环境因子,均会影响到水产养殖用兽药的用药效果。当人们对水产养殖动物口服给药时,还会受到作为水产养殖用兽药载体的鱼用饵料的理化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为了确保患病养殖鱼类摄食的药物饵料,能在患病鱼体内达到抑制或者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浓度,就需要在考虑到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在饵料中添加水产养殖用兽药的具体剂量。国外有人对这些相关因素完成了一些试验研究,简要地介绍如下。
1关于鱼类饵料直径对药物溶出速率的试验观察为了观察鱼类饵料颗粒直径大小、养殖水体pH和水温等因素对饵料中药物溶出速率的影响,Fribourgh等将盐酸土霉素添加在养殖鱼类饵料中,使盐酸土霉素在养殖鱼类饵料中的含量达到1.83 mg/g。将制作成两种不同规格的圆柱形颗粒饵料,分别称为A与B型颗粒饵料。将这两种直径不同的鱼类饵料投入到具有不同pH和水温的水体中以后,测定了两种不同规格药物饵料中的盐酸土霉素的溶出速度。
试验方法是分别用纱布将上述两种直径的鱼类药物饵料包装后,沉放在盛有1500.0 mL蒸馏水中的容器中,在经过3、9、15min时浸泡后,取出包装有药物饵料的纱布袋,并通过测定蒸馏水中的抗生素含量,推定颗粒饵料中盐酸土霉素从不同直径颗粒饵料中的溶出状况。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盐酸土霉素从不同直径的鱼类饵料中的溶出速度比较
(Fribourgh等,1969)
*因为盐酸土霉素是通过圆柱形颗粒饵料表面溶出的,将圆柱形饵料的半径以“r”代表,长度以“h”代表,表面积/容积比就可以下式计算。 从表1中所述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水体的温度与pH均可以影响到A和B型颗粒饵料中盐酸土霉素溶出的时间和速度。具有共同趋势的是,在开始试验后的3min内,药物溶出的速度比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药物从饵料中溶出的速度逐渐下降。但是,在药物饵料入水后的9~15min之间,药物的溶出量要多于3~9min之间的量。这种现象可能是与颗粒饵料的吸水状态有关的。 将A与B型颗粒饵料进行比较,观察表面积/容积比,B型饵料只有A型饵料的1/2左右,B型饵料中的药物溶出速率也只有A型饵料的1/2左右。这说明颗粒饵料的表面积越小,药物从颗粒饵料中的溶出速率也就越低。颗粒饵料的表面积/容积比的比值越小,药物从饵料中溶出速度越小,与小型颗粒饵料相比,颗粒较大的颗粒饵料对于保持药物饵料投喂到水体中后稳定性是有好处的。不过,随着每次投喂饵料颗粒数量的减少,鱼群均匀摄食就变得更为困难,这一点在利用含有磺胺类药物颗粒饵料完成的相关试验中已经获得了证实。 与其他形状的颗粒饵料相比,球型颗粒饵料的表面积/容积比的比值是最小的。因此,球型颗粒饵料对于保持药物在饵料中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一旦将同样体积的A型和B型颗粒饲制作成球状后,表面积/容积比的比值分别为1.31和0.66,较圆柱状颗粒饵料的比值更小。 2养殖水体温度对饵料中药物溶出速率的影响有试验结果证明,随着养殖水体温度的上升,饵料中药物的溶出速率也随之增加。在pH 7.0、水温23℃的条件下,药物从颗粒饵料中的溶出速率差不多是水温13℃条件下的2倍,而在33℃条件下,虽然较23℃条件下的药物溶出速率有所增加,但是,差异并未达到2倍的水平。水体温度越低,颗粒饵料中药物的溶出速率越低,由于药物向水体中逸散量少,损失也就相对较少。因此,他们认为仅就药物从颗粒饵料中的溶出而受损失程度而言,与高温条件下的用药量相比,低温条件下的用药量可以相对地减少一点。 3水体的pH对颗粒饵料中药物溶出速率的影响水体的pH对颗粒饵料中药物溶出状况影响状况的观察结果证明,将试验水温设定为23℃的条件下,比较水体的pH 3.0(1.0 N-HCl),pH 7.0和pH 11.0(1.0 N-HaOH)条件下,颗粒饵料中药物溶出速率的结果时,在3种不同水体的pH条件下,也是B型饵料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只有A型饵料的1/2左右。当养殖水体偏酸性时药物更容易从饵料中溶出,而在碱性水体中,颗粒饵料中的药物溶出速率就比较缓慢。一般而言,养鱼池塘水体的水质不会达到pH 3.0的状态,而大多数池塘养殖水体都是偏碱性的。所以,偏碱性的养殖池水是有利于投入水体中的药物颗粒饵料处于稳定状态的。在酸性水体中,饵料中的盐酸土霉素更容易溶出,可能是由于盐化后的盐酸土霉素更容易溶于水的缘故。淡水和海水的pH存在差异,饵料被鱼类摄取后进入pH 3.0左右胃及肠道中,饵料中的药物即更容易溶出,这种现象已经被许多试验结果所证实。 为了防止药物从颗粒饵料中大量而快速地溶出,有人对于药物饵料的投喂方式和程序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缩短药物饵料的投喂与被摄食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防止药物从颗粒饵料中溶出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认为深入研究药物饵料的对养殖鱼类的有效投喂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4提高对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效果的注意事项Fribourgh等根据上述的试验结果,即对盐酸土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给予鱼类的方法与用药效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后,认为在对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时,要达到药物对养殖鱼类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满足如下的一些基本条件。 (1)给予的药物在饵料中能均匀地分布。 (2)在饵料中含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所需要的充分药物剂量,当鱼类正常摄食饵料后能在鱼体内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3)给予的药物在饵料中的稳定性良好。 (4)制备的药物饵料对养殖鱼类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5)饵料中的化学成分对药物理化性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6)在药物饵料被鱼类摄食之前,其中含有的药物不会大量地从饵料中溶出。 水产养殖业者在给予患病养殖鱼类进口投喂水产养殖用兽药时,应该充分地考虑上述一些环境因素,以提高口服给药的药物疗效。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编辑:邓汉文(微信号CD07030520,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热点回顾
推荐关注活动信息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
“点赞”+“在看”↓↓↓